您的位置:首页->要 闻  
湘潭:大山深处 一对夫妻撑起一所百年村小
  发表时间:2018-12-25   编辑:彭团   来源: 湖南文明网
 

学校举行升旗仪式。图片来源:湘潭日报社全媒体

  12月20日清晨,寒风习习。湘潭县青山桥镇四境学校内琅琅书声回荡在校园。这所创建于清末民初的学校,现在是方圆5公里范围内唯一的一所学校,仅有15名学生,一对年过半百的夫妻是他们的老师,正是两人的坚持,演绎了湘潭版的“一个都不能少”。

  夫妻携手撑起百年村小  

  四境学校最初为私塾教馆,民国十六年(1927年)更名为湘潭县南三区第三十国民小学。之后的数十年间,学校几次更名和迁址。现在四境学校位于四境村观音塘组,拥有一栋两层楼的教学楼,校园总面积不到1000平方米。

孩子们在焕然一新的校园内开心地玩耍。图片来源:湘潭日报社全媒体

  四境学校的校长是56岁的杨林。他是一位有着近40年教龄的中小学高级教师。2014年8月,四境学校原来的两名教师退休,由于偏僻、条件艰苦,没有一位老师愿意前来任教,这所百年乡村学校可能因缺教师而停止招生。杨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主动向上级领导提出申请,和妻子周立洲一道来到了四境学校教书,共同托起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与梦想。

  杨林、周立洲刚到四境学校时,学校仅有5名学生。面对杂草丛生,围墙残缺的校园,夫妻俩没退缩,两人把家安在了学校,蜗居在28平方米的教师宿舍内。杨林教数学、体育,周立洲教语文、思想品德、美术、音乐,夫妻俩默契配合,国家规定的所有课程全部正常开课。

  第二年,杨林争取到资金对四境学校进行全面的改造。教学楼修整一新,建起了图书室、仪器室、阅览室、实验室、体育器械室,校园小操场也铺上水泥。夫妻俩还在校园建起了一个小花园,种上了美人蕉等观赏植物,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学龄儿童一个都不少 

杨林老师在上数学课。图片来源:湘潭日报社全媒体

  今年,四境学校共有两个年级的学生15人,学校采用典型的复式班教学。即把两个年级的学生编成一个班,在同一间教室上课,杨林和周立洲讲课时,要用两个年级的不同教材进行教学。四境学校的学生中,留守儿童占了九成,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夫妻俩对孩子们倾注更多的关爱。午餐时,两人在厨房先把孩子们带来的饭菜热好了,看着他们吃完自己才吃中饭,下午放学后,孩子们都会留在学校写作业或自习,夫妻俩耐心辅导,在刮风下雨的恶劣天气里,他们总会把一个个把孩子交到家长手中,家长不能来接的,杨林会亲自把孩子送回家中。学校里有两名留守儿童无人照顾,夫妻俩把他们安置在学校内,像父母一样照顾他们的生活。

  对于四境村学龄儿童的情况,夫妻俩都了如指掌,接管四境学校至今,四境村没有出现过一个失学儿童。

  无悔坚守,为孩子打开梦想大门 

  之前,杨林、周立洲同在青山桥条件较好、有300多名学生的新铺完小任教,杨林担任校长。周立洲1990年高中毕业后成为代课教师,1992年两人结婚后,就一直跟随着丈夫杨林在农村学校教书,她原本是有机会离开乡村,但最终还是选择了留下,陪伴丈夫一起教书,默默无闻地充当助手。

学校绝大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放学后,夫妻俩护送一部分孩子回家。图片来源:湘潭日报社全媒体

  来到四境学校后,生活条件比原先更加艰苦了。学校距离青山桥镇有14公里路程,柴米油盐酱醋、肉蛋类等食物都要靠杨林骑摩托车到四五公里远赶集采购。两人在教学楼后面开垦出的一块100多平方米菜地,蔬菜实现了自给自足。

  “没觉得苦,经常和孩子在一起,时间长了,就有感情,山村里的孩子很懂事,学习也非常刻苦,一点也不比城里的孩子差。我们也从来没后悔过。”杨林说,四境学校为周边农村孩子打开梦想的大门,许多山里娃从这所学校走出后,圆了大学梦。如今,他最大的心愿是自己退休以后,有人接班,让山村里孩子求学希望得到延续。(来源: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旭东)

  上一篇: 【组图】怀化皇都侗文化村千人欢歌载舞过“侗年”
下一篇: 衡阳:推进城市文明建设 倡导市民文明理性过"平安夜"
 
  相关阅读:
 
 
文明播报  
图片新闻  

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联系电话:0731-82217063 传真:0731-82217063  投稿邮箱:wenminghun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