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评 论  
杨玉龙:不能纵容“关怀式”谣言害人
  发表时间:2017-12-18   编辑:何佳玲   来源: 湖南日报
 

    近年来,带有“别再吃了”“别再喝了”“别再用了”等字样的“关怀式”谣言在微博、微信中频繁出现。据了解,仅去年以来,微信辟谣工具就已对超过100万条谣言进行辟谣。

    谣言披上“关怀”的马甲,其危害不小。一则看似是好心实则是害人;二则不明真相者的盲从盲信也会让“好心”的扩散力更强;三则一旦有人沉溺于“关怀式”谣言之中,尤其是医药类的,往往会带来财产损失,或者贻误疾病的诊治;四则这样的谣言也干扰损伤相关行业运行。据悉,仅微信安全中心从2015年开始,就发布了几十期当时的“十大谣言”,其中“关怀式”谣言占有很大比例,例如,2016年及今年上半年两次发布的十大谣言里,食品安全、养生急救、儿童安全等提醒类谣言均超过半数。而且,有些谣言还呈现出季节性“复发”,给公众的认知带来混乱,甚至已经扰乱了社会秩序。

    考量制作传播“关怀式”谣言者的目的,有的欲借此打击商业对手,有的是诱导用户泄露个人信息,有的是诱导用户打吸费电话,等等。其核心是谣言的制作者“有利可图”,而一些无辜的群众,成为了这些谣言制作者的“枪手”,或给人家吸粉,或给人家增流量等等。

    谣言止于智者,更应止于“治者”。因此,相关部门、单位需要及时回应、公示,提高信息透明度,降低模糊性,让公众了解并远离这些谣言危害。其次,对于个人而言,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可能成为谣言的“传播者”。因此,每日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应加以辨别、核实,对不确定的信息应谨慎转发。对于新社交媒体而言,也应加强技术防范,比如,“微信辟谣助手”小程序,就是值得推广的措施。(文/杨玉龙)

  上一篇: 卜玉龙:勿需过度解读“过洋节”
下一篇: 袁云才:从“好人门牌”想到的
 
  相关阅读:
 
 
文明播报  
图片新闻  

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联系电话:0731-82217063 传真:0731-82217063  投稿邮箱:wenminghun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