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评 论  
以人民为中心是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
  发表时间:2016-06-13   编辑:刘仁军   来源: 红网
 

  有在读博士,有学院院长;有军队社科工作者,也有网络媒体一把手;有“80后”,也有“40后”……6月12日下午召开的湖南社科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上,湖南众多社科界专家齐聚一堂,13名代表同台论道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意义与发展举措。(6月12日红网)

  如何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哲学社会科学,湖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省社科联主席张文雄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一方面要靠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深刻认识自身所从事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清醒认识肩负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这是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必须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也就是哲学社会科学的方向问题。

  放眼现实,广大社科工作者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上,主流是好的,但也应看到一些不足。正如红网董事长舒斌在发言时所说,目前一些社科界专家学者偏重于在传统核心学术期刊发表成果,加上文章大多篇幅较长,导致马克思主义在互联网上存在“失语”“失踪”“失声”现象。“亟需大家树立‘互联网意识’,对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进行形象化解读、故事化表达,把‘大众化’和‘化大众’结合起来,让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之所以存在这种现象,归根结底还是在为什么人、以谁为中心的问题上出了问题。

  可以说,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为谁著书、为谁立说,是为少数人服务还是为绝大多数人服务,是必须搞清楚的问题。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从一定意义上说,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

  历史表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于我们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而言,当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具体而言,就是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不管是经济发展、作品创作、新闻舆论,还是哲学社会科学,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命运和民族发展紧密联系,用双脚丈量土地,体察民情,为人民群众写好社科“大论文”。唯此,才能多出经得起人民实践和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若脱离人民大众,哲学社会科学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果也将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和生命力,必然被时代所抛弃。文/罗建华

  上一篇: 人民日报评论:为新乡贤叫好
下一篇: 以先烈诗章为镜 问修身律己如何
 
  相关阅读:
 
 
文明播报  
图片新闻  

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联系电话:0731-82217063 传真:0731-82217063  投稿邮箱:wenminghun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