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湖南好人  
永州“眼镜书记”杨银桥徒步抗洪救灾一个月 走坏六双凉鞋
  发表时间:2018-08-06   编辑:何佳玲   来源: 永州市文明办
 

杨银桥与村干部一道,清除村道塌方滑落的泥石(左一)

  山雨漓漓,泥泞的山路上,一位瘦弱的戴着眼镜的中年人吃力地搬动着从山坡上滑落挡在路上的大石头。雨水打湿了他的眼镜,他腾出手来一扶,黄泥沾了满脸。村民们都知道,这是“眼镜书记”杨银桥---坚守大山深处的桐木漯乡桐木漯村第一书记。

  桐木漯村地处宁远县最北端,山高坡陡,山体滑坡塌方等自然灾害频发。全村居民聚集于深山腹地,闭塞贫穷,信息缺乏。2017年4月10日,杨银桥受宁远县教育局委派到桐木漯村任“第一书记”。一头挑着乡情民意,一头挑着脱贫大计,这个文弱的“眼镜书记”走过风雨兼程的驻村扶贫之旅,用信仰、坚守、忠诚点燃村民心中的激情与梦想。

  初心如磐的信念

  “一定尽全力让这里脱贫。”在桐木漯村山大人稀的田间地头、村头巷尾,“眼镜书记”杨银桥践行着许下的诺言。修公路、建水塔,扶贫扶志,兴业富民,为桐木漯村发展带来希望的曙光,铺就通向小康的坦途。

  山高坡陡、信息闭塞的桐木漯村,村民要想靠种地脱贫,基本上不可能。外出打工成为脱贫致富的唯一希望,但很多外出打工的人因为没文化、没技术,不久又回到村里守着几分贫瘠的土地。

  “千难万难,也要发展产业。”杨银桥说。可怎么发展产业?村里的优势在哪里?怎样才能将自己所学和扶贫攻坚工作结合起来?杨银桥不断问自己。为此,他坚持走村串户,摸实情,办实事。为动员贫困户加入众志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他每日挨家挨户做工作。为增加贫困户收入,他用自己的一辆私车无偿托运,帮助郑际奎、房学安等贫困户推销鸡鸭。由于经常在颠簸、崎岖的村道上行驶,一年来,车已换了七条轮胎。桐木漯村9组贫困户冯知玉,以养殖求发展,把猪场建在了半山腰上。因资金有限,冯知玉只能以一条简陋的索道横过山谷来运输货物。空中飞人式的索道穿行深深地刺痛了杨银桥的心。杨银桥多方奔走,为冯知玉申请来小额扶贫贷款50000元和贫困户种养补贴4000元,修建了简易公路,方便了猪场的生产和管理。

  “他给我们村带来了希望,让桐木漯村不再贫穷,让我们也有美好未来。”桐木漯村党支部书记房学斌带来了全村人的心声。

  无怨无悔的坚守

  2017年7月1日,星期六。夜半时分,一场突袭的暴雨,冲毁了桐木漯村的山林、良田、水坝、沟渠、道路和电力设施。“眼镜书记”杨银桥第一时间带着驻村干部、村干部和村民们一起查看灾情。这一守,便是一个多月的连轴转。涉污浊水,踏泥泞路,徒步辗转各自然村查看受灾情况,为灾民送米送油,为抢修生产生活便道舞动锄镐,为电力抢险工程队搬运电杆,指导村民开展生产自救……7月23日,昼夜不息的辛苦操劳,杨银桥重度中署昏倒了,抢救醒来,拔掉针头转身就回到救灾现场上。一个多月的徒步抗灾救灾中,他走坏了六双凉鞋。

  默默付出、无怨无悔,作为驻村“第一书记”, 杨银桥照顾村民比照顾自己的家人尽心得多。现年70多岁的五保户李水妹,自幼不能行走,生活不能自理,居住在人烟罕至的半山腰,其监护人三五天才能上去一次,料理一下她的生活。如此境况,深深地揪动了杨银桥沉重的心。他一边向乡政府汇报,为李水妹申请危房改造,一边向村民们劝说,为李水妹在村道旁寻找宅基地。一砖,一瓦,杨银桥搬出了双手的血泡。新房建好后,他又与电力公司联系,为李水妹安装照明电路。一切就绪后,他与村干部一起把李水妹抬到了新家。现在,李水妹的监护人可以天天去看望她了。

  身为共产党员的村民刘海洋深情地说:“杨银桥书记与我们非亲非故,却把我们当亲人看,把我们的事当自己的事来做,党员的表率发挥得真棒!”

  矢志不渝的求索

  “我不是慈善家,我是教育者,扶智的关键是转变村民观念。”漫漫求索路,杨银桥从未停歇。作为扶贫工作队长,杨银桥深知要解放思想,激活沉睡的“变革因子”;要走出大山,架起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桥梁。他利用署假,聘请省市学科带头人到桐木漯村对青少年进行励志教育专题讲座,与青少年探讨理想和知识对人生的影响。一度迷茫辍学在家的十三岁女孩冯石连说:“将以杨老师为榜样,努力学好知识和本领,立志为祖国奉献一生!”在杨银桥的劝导下,冯石连于2017年秋季重返校园,重拾课本。

  走出大山,易地搬迁,拥有更广阔的就业致富渠道,让孩子接受山外更好的教育。杨银桥与建档立卡贫困户促膝谈心,走家串户。日子久了,就连村里的狗看着杨银桥来了都会友好地摇尾欢迎。搬迁到县城安置的刘朝凤现在能安心在广东务工了,妻子董梅娟既可在县城找一份工作为家庭增收,又可照顾年迈体弱的婆婆和幼小的孩子。

  “一年多来,有苦有乐,有过徘徊,有过迷茫,但我最终依然选择坚守。乡亲们但凡遇见大事,都会找我商量,这种被信任、被需要的感觉,让我对‘共产党员’这个身份有了更高的自觉!”看着乡亲们一张张淳朴的脸庞,看着这里一幢幢新建的房屋,看着门前新修的硬化道路,多少乡亲告别了泥泞,多少贫困户住上了新房,多少农户吃上了自来水,多少孩子不再为上学费用发愁,多少百姓不再忍受病痛……这位文弱书生心中越发充满了底气,一年来的付出和汗水、心酸和艰辛,值了!

  杨银桥扎根乡土,深谙民情,以忠诚担当、聪明才智、敬业勤勉,为基层建设、脱贫攻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积极面对新时代主要矛盾的过程中,在中国社会管理的现代化需求逐渐提高的今天,正是这些像“眼镜书记”杨银桥一样的基层干部日日夜夜地工作,理解和消化发展过程中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鼓励不同群体之间的沟通、理解和认同,从而凝聚了脱贫和发展这个最大的公约数。让我们为他们点赞。

  上一篇: 益阳“多面手”教师伍小华坚守教育战线35年
下一篇: 衡阳养路工张孝林:一家三代人接力养路80年
 
  相关阅读:
 
 
文明播报  
图片新闻  

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联系电话:0731-82217063 传真:0731-82217063  投稿邮箱:wenminghun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