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湖南好人  
曹元秀:17年坚守乡村敬老院 甘做42位老人的亲闺女
  发表时间:2017-07-04   编辑:刘仁军   来源:
 

  曹元秀,益阳市资阳区长春镇曙光村人,孝老爱亲好人。扎根乡村17年,把42位五保老人当成亲爹娘,料理生活、种菜养猪、陪护疏导,把敬老院建成了老人温暖的家。

  曹元秀是一名在长春镇过鹿坪敬老院工作近17年的普通护理员。从敬老院创建到现在的欣欣向荣,曹元秀都全身心投入,为敬老院的发展洒下了辛勤的汗水。在这些年的工作中,她对工作始终保持了一份热情,把敬老院42位五保老人当作自己的亲爹娘,把敬老院当作自己的家,认真学习老年人护理的专业知识,不怕脏,不怕累,以心换心,成为了老人们的贴心人。她亲自为老人们端屎端尿,梳头洗衣,理发做菜,样样活儿拿得起。她陪老人拉家常,问寒问暖,老人生病了细心陪护,“走”了代尽儿女之责,用自己的贴心换取老人们的舒心放心。她克服敬老院条件简陋,投入不足的困难,带领部分老人开荒种菜,养猪养鸡,保证了老人每日的营养供给。她的敬业精神在社会上赢得了广泛赞誉,也得到了敬老院领导和市、区民政部门和镇政府的多次嘉奖。2014年被评为全国“孝亲敬老”先进模范。

  有一种责任叫“好闺女”

  在17年的工作中,她怀着至亲至爱的的博大爱心,像对父母一样对待院民,不仅让她们在生活上得到满足,而且在精神上得到抚慰,入院的老人们多数膝下无儿无女,穷苦了大半辈子,在曹元秀眼里他们都是一些“特别可怜的人”。她认为,自己既然干了敬老院这一行,就有责任让他们的晚年多享清福,让他们能够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爱。这是她的信念和理想,她也一直用行动无怨无悔地执着追求这个目标。

  刚接触敬老院的工作时,她还年轻,对敬老院的业务,她可以说是一片空白。除了自身在管理服务知识方面要学习以外,更要摸索一些关于老年人心理抚慰、医疗保健、护理医学、做思想工作等方面的科学知识,才能胜任这平凡而重要的工作。没有任何管理经验,要让临时组建的这个特殊的大家庭和谐圆满,那是谈何容易的事!建院初期,如同白手起家,缺这少那,加之老人们本来性格怪癖,且早习惯了单身生活,让她开展工作时深深体会到了一个字——“难”。刚从各村组送来的五保院民,都是丧失劳动能力、生活无法自理的孤寡老人,性格各异,生活习惯自由懒散,甚至有部分院民性格偏激、暴躁、心理有些扭曲、连说话都很难说到一处,院民之间横挑鼻子竖挑眼,发生口角那是常事。她常常在夹缝中受冤枉气,暗地里不知流了多少眼泪。但是她认定了这条路,就要坚决走下去。因为她相信,只要努力,这条路会越走越光明。她没有灰心,用善良和宽容对待责备和抱怨,将委屈和与辛酸化为前进的动力,生活对她进行磨砺,她没有气馁,面对现实反而更加坚强。她不歧视、不放弃、不抛弃任何一位五保老人,经常和老人们促膝谈心,从沟通入手,苦口婆心地讲道理,解疙瘩,疏导矛盾,化解怨气。她经常说:“大家今天能够在这里相聚,这是缘分,来到这里我们就是一家人,大家应当多一份谅解,多一份互助和关爱,一直珍惜集体生活才对,互帮互助,创造和谐,才能拥有幸福的晚年。”简单而温暖的话语,重复一百遍,一千遍,也会让老人们冰冷的心得到融化,加上她的善良、勤劳和细心,不知不觉中,大家把这里当成了“家”,院里的人际关系有了微妙的改善,她很快成了大家的“好闺女”,院民们精神的主心骨。

  人一老各种各样的毛病都会冒出来,生活完全能自理的不多。为了让这些老人都能过上幸福的晚年,她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做他们共同的孝顺女儿。90多岁的老人郭玉贞,在敬老院已生活十年多,患有多种疾病。去年郭玉贞老人病发住院十多天里,她每天亲手奉茶倒水、洗澡换衣、翻动身体、端屎端尿,不厌其烦。见他衣服单薄,她专门为他做了条厚棉裤,买了两个热水袋送给他。每次吃饭总是先喂完他以后自己再吃,同一病房的其他病人,看到曹元秀这样悉心地照顾,还以为是她是老人的亲闺女。他们得知实情后,都忍不住竖起大拇指,说:“这真是比亲闺女还亲哪!”像这样的例子,连她自己也记不清到底有多少了。现在敬老院里的40多位五保老人一半以上有各种各样的残疾,耳聋的、眼睛失明的、害烂腿流脓血的、大小便失禁的、偏瘫的……她从不嫌弃,她把每一位孤老都当作自己的亲人,既当好服务员,又当医生,还要当护理员,在每一位老人身上,都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从而换来了老人们的信任和爱戴。94岁的老人蔡元秀突然患脑血栓,因年岁已高,医院已无回天之力,白天派专人看护,晚上她亲自守护在老人身旁,为老人打针、喂药喂饭、洗澡擦身、端屎端尿。在蔡元秀老人临终之际,她把老人身上的旧衣服一件件脱下来,又一件件把送终的衣服给老人穿上。出殡的时候又为老人烧纸、扔“纸钱”。她的举动,给了全体老人一个很好的安慰,大家觉得,自己虽然没有亲生儿女,却感受了儿女的关爱。因为,大家眼里,曹元秀就是他们的亲女儿,养老送终都有她,他们很欣慰,很知足。

  有一种爱叫“一家人”

  凡是到敬老院来的老人年龄都较大,身体多病又无儿女照顾。曹元秀总是把这些老人当做自己的亲人来对待,像儿女一样照顾老人们的生活起居,倾注自己的全部真情。

  做饭、洗衣、护理系于一身。不断改善饭菜花样及质量,每天征求老人们的口味,尽量让他们吃饭、吃好,直至绝大部分人满意。坚持做到每日三餐不吃重茬饭,平常餐桌上四菜一汤,顿顿保证吃上肉;每年大年初一为老人包饺子已成惯例。坚持每天打扫室内外卫生,每周为老人们换洗一次衣服,每季拆洗一次被褥,床铺收拾得干干净净,环境卫生整洁。老人生病,按照医疗救助程序随时安排入院治疗,一旦有个头痛脑热的,不分白天黑夜,她总是亲自陪老人到医院求医抓药。当老人们不顺心的时候,多说服、多谈心,拉近与老人之间的距离,了解老人们的心声,想她们之所想,急她们之所急,通过组织一系列活动,增强了院民之间的团结。老人们享受天伦之乐,感到大家生活在一起胜似“一家人”。

  有一种力量叫“自力更生”

  曹元秀刚到敬老院的时候,敬老院老人的生活还十分艰苦,经费有限,一日三顿能吃上就算不错了,根本谈不上吃好。为了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在院长的号召下,她带领几位生活尚能自理又有点劳动能力的老人,开荒种田,发展副业。常年依照节气轮种瓜、豆和各种蔬菜,地不空闲,基本上实现了一部分人的蔬菜自给;在房前屋后筑起了鸡舍和猪圈,充分利用剩菜剩饭和烂菜叶,每年养几十只鸡,喂了几头猪,其中鸡肉、鸡蛋用于老人们生病、过节改善伙食。她养的肥猪还出售过几头,用于补充经费不足。通过大家辛勤的生产劳动,改善了生活条件,也提高了大家的生活水平。

  除了让老人们衣食无忧外,曹元秀还通过开展活动让老人们心情愉悦,丰富了敬老院“养”的涵义。敬老院里有一块闲置地,曹元秀带着老人们把土地平整好,铺上方砖,作为休闲运动场,旁边种上花草。在工作之余,与老人们一直来这里散步、聊天、拉家常,有说有笑,让老人们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老人们在这锻炼身体跑跑步,给花草浇浇水,生活得有滋有味……有人问,你与老人们朝夕相处,觉得最开心的事是什么,最烦恼的是什么?曹元秀总是微笑着说“我觉得与老人们一起生活很开心,照顾老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最烦恼的时候是老人害病的时候,因为他们病了,我的心里牵挂着他们,我非常担心和着急。”朴素的话语里流淌的是浓浓的关爱。

  这些年来,曹元秀和同事一起,本着以人为本、营造和谐环境的宗旨,让老人们的精神和物质生活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目标,她通过无私奉献,用真情去温暖五保老人的心灵,以不懈的努力将敬老院的工作料理得井井有条、红红火火。现在,敬老院院里院外干净整洁,老人们和睦相处,彼此间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她们真正在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这里已经名副其实的成为了老人们安度晚年的幸福家园……

  曹元秀多年来为敬老院事业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和真情汗水,得到了院内老人和社会的认可。在老人们的嘴边有这样一句话:“元秀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有这样好的闺女,我们知足了。”

  上一篇:
下一篇: 李贻军:农村夫妇为救患重病养女倾其所有 11年为爱不弃
 
  相关阅读:
 
 
文明播报  
图片新闻  

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主办
联系电话:0731-82217063 传真:0731-82217063  投稿邮箱:wenminghunan@163.com